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 > 熱點資訊 > 行業新聞 > 詳細信息
酒店或成O2O的下一個推銷戰場
作者:admin 來源:酒店投資指南 發布時間:2016-09-06

        無論是差旅還是度假,酒店就像旅行者的第二個家。然而與家最大的不同是:家里的東西都是你自己購置的,而酒店則對客房擁有100%的布置權。


        過去,酒店頂多利用這個機會推銷自有品牌的床具、浴室用品等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酒店,特別是精品酒店,開始試水將客房開辟為 O2O 推銷戰場,容納越來越豐富的品牌在這里展示自己商品。


        家居產品的購買,需要親身體驗,而酒店恰恰提供了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,可以讓家居品牌的產品與潛在顧客在放松的環境里,反復、親密接觸,極大地增加了購買轉化率。


        以下是英國《金融時報》筆下關于酒店O2O嘗試的幾大代表性案例:


        Katie 和Alex Clarke 夫婦將英國Sussex 一家18世紀的驛站精心改造為風格優雅的酒店-George in Rye (下圖), 曾經為電影電視劇制作布景的特殊經歷,讓他們兩人擁有了不凡的品味,讓房間充滿令人眼前一亮的舞臺氛圍,而且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特色。


George in Rye酒店


        絡繹不絕的客人跑來詢問哪里可以買到客房里擺設的東西:臺燈、靠墊、床頭板種種。


        這讓Katie 和Alex意識到,酒店是推銷商品的絕佳場景,于是他們在附近開了一家零售店,引進了Frette品牌的床單和枕頭(也是著名的Savoy 奢華酒店的供應商) ,Farrow & Ball油漆和 Ren牌護膚品等,所有這些產品同時在他們的酒店房間中使用,房客如果喜歡就可以直接去指定商店購買。這個嘗試大獲成功,如今他們的商店已經搬到酒店邊上更大的地方。客人甚至可以從酒店的供應商處委托定制,比如出自當地設計師之手的繽紛燈罩或乙烯基壁板。


        越來越多的酒店開始銷售傳統服務以外的商品,一方面,這些酒店自己正在演變成生活方式品牌 – 通過銷售自有品牌實現利潤最大化 - 希爾頓,萬豪和凱悅酒店都開設了網店,銷售從泡泡浴到床具的各類家居用品;另一方面,他們也在成為其他公司推銷商品的展示間,為那些門店客流下滑的零售商照亮了一條新的通道。


        喜達屋集團旗下的 Aloft 酒店,去年和美國家居內飾零售商Design Within Reach簽訂合同,在美國20個酒店展示和銷售他們的家具-包括扶手椅、吊燈等,價目表就放在房間內客人觸手可及的地方。


        在歐洲,CitizenM酒店集團與瑞士家具公司Vitra 也達成了類似協議,兩家的目標顧客有很大重合,都熱愛輕奢生活。


        酒店和家居品牌商各取所需,酒店可自行挑選適合的產品,免費使用在客房里,其中不少是來自頂尖設計師;品牌商則獲得免費面向目標顧客展示產品的機會,不僅是展示,更是深度體驗。這就是所謂的“活著的展示間”。

CitizenM酒店


        CitizenM酒店并不賣這些家具,產品目錄放在前臺,但沒有價格標簽,所有家具只能從Vitra公司直接購買。盡管如此,酒店還是得到了免費家具之外更多的好處:不少客人在那些家具前留影、自拍,上傳到Instagram,對酒店進行了無償的宣傳。


        Ace 酒店與品牌的合作也是創意十足。這家總部設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的酒店開設了網上商店,自比為 “露天跳蚤市場”,銷售東西包括紐約布魯克林生產的 2400美元的定制自行車Horse Cycles,蘇格蘭生產的名牌數字收音機Revo(400美元) , Ace自有品牌的灰色羊毛毛毯(275美元起,下圖)-據說每次上架都會迅速銷售一空。


        酒店的這些嘗試,已經大大超越了傳統酒店那些常年銷售乏味的字母組合浴袍、高爾夫雨傘的禮品店,不僅擴大自己的利潤來源,獲得更高的社交媒體傳播,甚至開始承擔起推廣本地藝術家,工匠和設計師產品的作用。